(通讯员:郭紫玲 杨昕 黄欣怡) 当理论的图纸遇见实践的肌理,当青春的热忱触碰匠心的脉搏,智能制造学院匠心“智”愿服务队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之旅,在蝉鸣与晨光里,书写了一段关于匠心淬炼与精神传承的成长篇章。

一、匠心启航:青春整装传薪火
7月21日上午,智能制造学院在教学楼AB栋前举行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学院领导为匠心“智”愿服务队15名队员授旗。
随后,带队老师强调实践活动要确保安全,要求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在服务中体悟并传承工匠精神。

二、匠心育萌:课堂播撒精工种子
旗之所向,行之所至。塔影社区活动室里,队员们化身传递工匠精神的“播种人”,七门科普课程次第铺展。15名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将智能制造知识设计成趣味教具和航模,既向孩子们普及科技知识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又以实际行动诠释“精工细作”的内涵,让专注执着的匠艺种子在孩童心中扎根。



三、匠心淬炼:车间触摸匠艺真谛
7月24日至25日,匠心“智”愿服务队走出课堂,深入企业车间和创新平台,在实践中触摸工匠精神的内核。
在探梦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参与生产线实操,体会“熟能生巧”的匠艺积累;随后参观长城荆门分公司智能化车间,感受“追求极致”的工匠追求。创新工作室里,技术骨干苏师傅分享“专注一事、打磨一生”的攻关经历,为队员们树立榜样。次日走访科创城、科技馆和爱飞客文化展示中心,队员们直观感受科技创新背后“严谨求实、持续精进”的工匠精神,对职业道路上如何坚守匠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四、匠心对话:岁月沉淀匠者初心
实践中萌发的“匠心”体悟,在福利院的庭院间愈发澄澈。7月25日,匠心“智”愿服务队15名师生走进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通过文艺表演、聆听老党员故事等方式,感受岁月沉淀的匠者情怀。93岁的唐国珍、85岁的赵帮英、84岁的李秀华三位老党员现场分享人生经历,勉励青年学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把小齿轮拧进大机器,这便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志愿者们深受感动,表示要传承这份专注坚守的匠心,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五天实践落幕,匠心“智”愿服务队以“智造”传承工匠精神,以行动让精益求精理念扎根。队员们在敬老院聆听坚守故事,于产业一线淬炼匠艺;又将知识转化为趣味教学,让孩子们触摸工匠内核。这既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更是“知行合一”的生动诠释——专业与专注相融,青年担当承载匠者初心,平凡实践中绽放匠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