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通用航空学院)
师资队伍
本版块包括学院相关学院概况的内容,下属学院简介、学院领导、学院机构、师资队伍等子栏目。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正文
教授及博士简介
发布时间:2024-08-2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曹甜东,女,196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系,教授,硕导,荆门市第七、八次党代会代表,湖北省制造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现任荆楚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姜海翔,男,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主要从事教学改革,工程力学、自动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数字化设计和技术创新方法。

张思团,男,196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测试计量检测等领域研究。

杨晓明,男,197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三峡大学、长江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院金属研究所,现任荆楚理工学院高端装备制造与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2013年入选第二批“湖北省博士服务团”,任随州市广水市双剑鼓风机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帮企业进行检测分析和新工艺开发。2018-2019年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20年襄阳寒桦精机有限公司挂职,任研发副总,从事半固态压铸项目研发。长期从事轻质合金成型工艺及强化机制研究、金属材料疲劳机制研究。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材料类TOP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横向项目10余项,在研项目经费400万元。在校期间指导学生获A类竞赛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8项。

王剑飞,男,199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2017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硕博连读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20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2022年-2023年,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任工程师。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中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总装工艺研究。在《WEAR》《Journal of Tribology》《摩擦学学报》《中国表面工程》等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

刘进,男,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荆楚理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荆楚理工学院极端条件材料实验室负责人。湖北省2021年度“院士专家企业行”入选专家,湖北省第三批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2022年获“湖北省优秀专业人才”荣誉称号(中共湖北省委人才办、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人力资与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湖北省委联合表彰)。主要从事机械冶金及材料加工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1项“2019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东莞行重点人才项目(广东•东莞)”、6项校企研发项目、2项四川大学高压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项目、1项中美联合科研项目(2017.3-2018.6)、1项荆门市重大科技攻关揭榜项目(2021年度),参研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Matter、JMST、ASS、AP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顶级(TOP)学术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IF >40),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

黄慧强,男,博士,2019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22-202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以及增材制造工艺方面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主持厅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及国家级项目4项,参会横向项目2项。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Materials & Design,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

王艳武,男,1977年6出生,中共党员,海军研究院博士后,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2017年海军研究院博士后出站,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获海军第十五批护航编队“十佳护航尖兵”称号;2022年遴选为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湖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机电设备智能运维及健康管理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电机与控制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技术竞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先后获得省级奖励12项,国家级奖励6项。

陈畅子,男,198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202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任荆楚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学副院长。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横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项,在《Surface Coating & Technology》《Vacuum》《Solid State Ionic》《物理学报》《材料工程》《表面技术》《中国表面工程》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第16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黄剑,男,199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2024年毕业于长江大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组专家。主研项目6项,其中“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两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有4篇,其中SCI检索3篇,CSCD检索1篇;已授权发明专利9项。

张力,男,1995年11月生,博士,讲师。202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航工业集团及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机械工程领域顶级期刊《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仪器仪表领域高水平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和机械工程领域权威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6篇,并在IEE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t Mechatronics(Auckland, New Zealand)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杨琳,女,1980年4月出生,博士。202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国国家重点研究开发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力学学报》、《Applied Sciences》等发表论文4篇,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个。

于星星,男,1989年4月出生,博士,讲师。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从事计算流体力学及磁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聚焦多物理场(热/磁/流场)耦合流动与多相(气/液)流体动力学研究,具备10年以上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经验。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研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4项。在磁约束核聚变、液态金属热对流及流动稳定性领域取得系统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TOP期刊。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引用4篇,均为二区及以上,含第一作者发表顶级期刊1篇。

郜庆伟,男,199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讲师。202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期致力于多主元合金的成分设计、组织调控及性能优化研究。博士期间,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在 Materials Today、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Acta Materi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被媒体报道并获得业内广泛认可。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总影响因子>59)、EI论文1篇(被《材料工程》评为2022年度高被引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高强,男,199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讲师。2022年毕业于韩国全南大学,曾任德马吉森精机机床有限公司工程师、温州大学专任教师,现任荆楚理工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教师。主要从事航空泵故障诊断、低空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及机床状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1项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项温州市基础公益科研项目,参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以第一作者在MSSP、SHM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顶级(TOP)学术论文3篇,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


关苹苹,女,1991年4月出生,群众,博士,讲师。202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攻博期间,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企业横向课题,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Electrocatalysis》、《 Ionics》、《Metals》、《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等期刊发表SCI/EI和北大核心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两件,并在铝工业技术与发展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刘志响,男,1988年12月出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毕业于江苏大学,SCI审稿专家,CSCIED科技核心评价数据库评审专家,光电类企业技术顾问,现任荆楚理工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微/纳/光电器件界面构造及材料理化行为研究,机器学习材料设计及可靠性测试评估。先后主持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1项横向合作项目、主持1项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参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余篇,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


彭晶晶,女,199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讲师。2025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硕博期间,主要研究了海洋环境下的牺牲阳极、电弧喷涂涂层、高强钢的电化学性能与耐腐蚀能力。在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学术论文4篇,申请1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第22届世界腐蚀大会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掌握第一性原理计算、电化学性能测试、腐蚀测试、组织成分表征等多种研究手段。

徐鹏飞,男,1993年2月出生,博士。202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主要从事工程测试方面的研究工作。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揭示了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规律,提出基于波速转换的缺陷筛查方法(发表SCI论文1篇);在故宫养心殿、南薰殿项目中,融合应力波与微钻阻力技术完成木结构安全评估,构建1:1三维数字化模型(支撑CSCD论文2篇);于北京十三陵永陵研究中突破传统局限,创立兼容树干外形、缺陷与年轮变量的中性轴定位算法,开发基于四点应变值的倾覆载荷检测法,结合根部倾角测量形成树木锚固力无损评估体系(发表SCI/CSCD论文各1篇)。

杨大勇,男,1986年9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要从事材料切削加工及薄板冲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冯彦芳,女,199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202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以第一作者在《Acta geotechnica》工程类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3篇,以第二作者发表一区TOP1篇,授权发明专利有4项。



学院地址:湖北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    邮政编码:448000  电话:0724-2356516
Copyright©  2020   智能制造学院(通用航空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